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|平北革命史上的今天(第9期)—1941年7月上旬“柏查子伏击战”

作者:管理员发布于:2022-07-11 22:35:05浏览量:

摘要: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,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。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“用好红色资源,赓续红色血脉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平北馆推出“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

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英烈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,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。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“用好红色资源,赓续红色血脉”的重要讲话精神,平北馆推出永不消失的红色记忆—平北革命史上的今天”系列专栏,讲平北抗战故事,让红色文化响彻妫川大地,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
 

英雄人物

 

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|平北革命史上的今天(第9期)—1941年7月上旬“柏查子伏击战”(图1)


王波(19111943),原名王慕禹,辽宁省奉天人(今辽宁省沈阳市)。1931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,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时期,历任晋察冀军区第10团第3营教导员、晋察冀军区第10团政治处主任、中共丰滦密县委委员等职务,参加过收复斋堂镇、香水峪伏击战等重要战斗,为丰滦密抗日根据地的诞生、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9431111日,在打击窜入南香峪村抢粮的伪满军时,王波头部被敌炮弹碎片击中昏倒,不幸落入敌手。敌人把他带到村中拷打审问,王波宁死不屈,被敌人残忍杀害并割走头颅,时年32岁。


英雄事迹

 

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|平北革命史上的今天(第9期)—1941年7月上旬“柏查子伏击战”(图2)

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|平北革命史上的今天(第9期)—1941年7月上旬“柏查子伏击战”(图3)


王波烈士碑园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半城子村,始建于19985月,占地600平方米。在王波烈士碑园内,同时立有王玉金烈士纪念碑、救国救民纪念碑、为民先锋纪念碑、古石峪战斗纪念碑、六村惨案纪念碑等。

八路军在丰滦密地区积极活动,使得日军在此地区迭遭失败后,他们从东北调来6个伪警察大队,并把这些警察大队分驻于滦平、密云等长城内外一带。10团作战参谋配合3营副营长师军等人在这一带对敌侦察获悉,敌人为加强各据点之间的联系,从琉璃庙经柏查子到大水峪正在修筑公路,“讨伐队”姜振中队负责巡逻。10团决定由3营设伏,打击这伙敌人。战前,3营教导员王波指挥7连、8连、9连,在柏查子敌人必经道路两旁设下埋伏。
19417月上旬,战士们按照部署,埋伏在柏查子村两侧和村北侧山上控制制高点,并连夜动员村民转移进了东沟。到了次日中午,敌人才出现,前面押着300名修路的民工,姜振中队50名伪军跟在其后。此刻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,但敌人丝毫没有察觉他们已经步入死亡陷阱。当发令枪打响后,战士们一同开火,机枪、步枪、手榴弹同时并发,随即战士们一跃而起冲上公路,战斗仅10来分钟便宣告胜利结束,将唐马大队的姜振中队70余人歼灭,并缴获轻机枪3挺、步枪30多支、手枪2支、掷弹筒1个。我方无一人伤亡。柏查子伏击战的胜利,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,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,震惊了不可一世的崖谷龙一“讨伐队”。


 

平北抗日烈士纪念馆将始终牢记习总书记“延庆是属于未来的”政治嘱托,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,以红色文化为魂,用活红色资源,讲好红色故事,激励人们奋勇向前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
 素材丨黄珊珊 赵彤云

 资料来源丨《烽火海陀》

 编辑丨丁晓蒙

 历史审核丨夏霖

 初审丨吴晨晨

    审发耿书慧